
在刑事案件中,不光是律师、当事人担心检察院抗诉,有时候法官也担心,就不敢做无罪判决。但是本案的成都市中院和四川省高院,面对三级检察机关的抗诉,坚持做出了正确的无罪判决,打破了“潜规则”,是一次“以审判为中心”的判决。特别引用,以致敬。 详细>
-
[其他权威领域]
虚报注册资本罪、虚报出资罪、抽逃出资罪的区别?
日期:2012/6/11 13:30:16 点击:485次
所谓注册资本,是指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股东实际缴纳的出资总额。作为公司经营资本的一部分,注册资本是公司承担风险、偿还债务的一项基本保证。我国公司法对公司注册资本都作了严格的限制。公司法针对有限责任公司的不同经营范围,分别作了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规定,对以生产经营为主和以商品批发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注.. [详细]
-
[其他权威领域]
什么叫注册资本?
日期:2012/6/11 13:26:35 点击:537次
所谓注册资本,是指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股东实际缴纳的出资总额。作为公司经营资本的一部分,注册资本是公司承担风险、偿还债务的一项基本保证。我国公司法对公司注册资本都作了严格的限制。公司法针对有限责任公司的不同经营范围,分别作了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规定,对以生产经营为主和以商品批发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注.. [详细]
-
[其他权威领域]
怎样区分是否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
日期:2012/6/11 13:24:10 点击:424次
我国《刑法》、《公司法》及配套规定对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公司登记中的不同情况,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法律责任。认定中应按照《刑法》第158条的规定,以是否具有“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 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为标准,判断是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还是一种虚报注册资本的违法行为。数额、后果和其他情节中,只要有一项达到犯罪的程度,就应追究行为人的.. [详细]
-
[其他权威领域]
虚报注册资本罪与诈骗罪如何区分?
日期:2012/6/11 13:20:06 点击:484次
两罪虽然都是故意犯罪, 但虚报注册资本罪的目的是以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公司登记,而诈骗罪的目的是骗取公私财物。当然此类案件不能一概而论,而应根据不同案件的具体情况加以斟别,确定罪名。如果行为人为了骗取财物,以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公司登记为手段,获得他人信任,骗取贷款或者其他财物后逃遁,虚报注册资本的手段行为与诈骗的目的行为构成.. [详细]
-
[其他权威领域]
虚报注册资本罪与妨害公文、证件、印章的犯罪如何区分?
日期:2012/6/11 13:18:07 点击:491次
从司法实践中反映出的案例看,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公司登记的行为,往往又与妨害公文、证件、印章的犯罪交织在一起,通过仿造公文、证件、印章的手段以达到其骗取公司登记的目的。这涉及到本罪与《刑法》第280条第1款规定的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及第280条第2款规定的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的牵连关系。 [详细]
-
[其他权威领域]
虚报注册资本罪的犯罪目的是骗取公司登记,何为“公司”?
日期:2012/6/11 13:15:03 点击:448次
公司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企业是由多种法律形态组成的,公司是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现代企业形态。我国《公司法》中规定的公司形态只有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两种;我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所调整的对象也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本罪对应于我国公司制度中关于公司登记的法律责任,因本罪中的公司系指我国《公司法》中规定的两.. [详细]
-
[其他权威领域]
虚报注册资本罪主观要件
日期:2012/6/11 13:12:28 点击:456次
虚报注册资本罪是指申请公司登记的个人或者单位,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详细]
-
[其他权威领域]
四川省关于虚报注册资本罪数额巨大的标准
日期:2012/6/11 13:09:49 点击:515次
虚报注册资本罪。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实缴注册资本不足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有限责任公司虚报数额占法定最低限额的60%以上,股份有限公司虚报数额占法定最低限额的30%以上的 。 [详细]
-
[其他权威领域]
虚报注册资本罪主体要件
日期:2012/6/11 13:06:26 点击:488次
本罪的主体要件是特殊主体,即申请公司登记的人或单位。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申请公司登记的人”是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公司设立的人”是董事会,单位犯本罪的,同时也要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