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刑事案件中,不光是律师、当事人担心检察院抗诉,有时候法官也担心,就不敢做无罪判决。但是本案的成都市中院和四川省高院,面对三级检察机关的抗诉,坚持做出了正确的无罪判决,打破了“潜规则”,是一次“以审判为中心”的判决。特别引用,以致敬。 详细>
-
[公共安全类犯罪]
放火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界限
日期:2012/5/28 9:56:20 点击:699次
如果人以放火为手段杀害或伤害特定的人,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只能构成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如果行为人虽以放火为手段杀伤特定的人,但同时可能造成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的,应以放火罪论处。 [详细]
-
[公共安全类犯罪]
放火罪一罪和数罪的界定
日期:2012/5/28 9:55:18 点击:753次
行为人在实施杀人、强奸等犯罪后用放火的方法焚毁罪迹的,应区分不同情况处理。如果行为人消灭罪迹的放火行为不足以危及公共安全的,按所犯的罪从重处罚,不另以放火罪实行数罪并罚;如果行为人消灭罪迹的放火行为是足以危及公共安全的,则应另以放火罪与前行为构成的犯罪实罪并罚。 [详细]
-
[公共安全类犯罪]
放火罪与放火烧自己财物而又不危害公共安全的为的界限
日期:2012/5/28 9:53:11 点击:732次
从法律上讲,任何人对属于自己的财产都有处分权。包括将其毁坏,使其失去使用价值或者价值。但是,这种权利的性质是以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为前提的。只要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放火烧自己的财物,就属于处分个人所有财产的范畴,不构成放火罪。反之,构成放火罪。 [详细]
-
[公共安全类犯罪]
放火罪与意外火灾的界限
日期:2012/5/28 9:52:30 点击:654次
意外火灾,是指由于不预见或者不能抗拒的原因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况,如然山火、雷电、地震以及其他不能预见和抗拒的原因引起的火这种火灾的发生,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危害了公共安全,有的还与行为人的行为有关,但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故意,又无过失,因此,不构成犯罪。在处理这类案件时,由于有时只看到火灾的发生与行为人的行为有关,而.. [详细]
-
[公共安全类犯罪]
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日期:2012/5/28 9:51:30 点击:628次
放火犯通常以烧毁目的物为犯罪目的。但是,判断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不应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为标准,而应以行为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放火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本法对于放火罪的规定有两个条文,即本条和第115条。 [详细]
-
[公共安全类犯罪]
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的界限
日期:2012/5/28 9:50:33 点击:746次
一般放火行为,是指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在客观上都可能造成轻微的危害结果。因此,它们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造成轻微的危害结果,而在于前者危害公共安全,后者不危害公共安全。 [详细]
-
[其他权威领域]
怎样区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与资敌罪、间谍罪?
日期:2012/5/28 9:48:57 点击:578次
区别主要表现在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内容和范围、服务的对象和社会危害性等方面。犯间谍罪、资敌罪的行为人,为敌人服务的内容、范围并不限于军事秘密。并且是在明知服务对象是“敌人”的前提下故意直接为其服务的,其主观恶性较之本罪为大。 [详细]
-
[其他权威领域]
什么是军人叛逃罪?
日期:2012/5/28 9:47:08 点击:469次
军人叛逃罪是指军职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国家军事利益的行为。 [详细]
-
[其他权威领域]
如何区分军人叛逃罪与逃离部队罪?
日期:2012/5/28 9:44:04 点击:549次
军人叛逃罪与逃离部队罪都有离队不归的行为,在定罪上可能发生混淆。其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1)、军人叛逃罪侵害的是国防安全秩序,而逃离部队罪侵害的是兵役秩序。2)、军人叛逃罪的行为人必须逃亡到境外,而逃离部队罪的行为人并不要求逃往境外。3)、主观方面,军人叛逃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背叛国家的目的,而逃离部队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仅有逃避服.. [详细]